雖然現(xiàn)在是炎炎夏日,大家都在網(wǎng)上比自己城市的溫度,看哪個高,也都在分析如何解暑的問題,但是我偏偏反其道而行,今天我要聊聊保暖的事兒,你沒看錯,不過我說的這個保暖可不是現(xiàn)在,而且再過幾個月以后的冬天。
因為我相信再過5個月“南方冷,還是北方冷”的話題又該出現(xiàn)了,無論是哪里更冷冬天的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,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,許多新房都會考慮安裝地暖或者是改地暖,讓冬天過的更舒服一些。
雖然是夏天,如果你在裝修,那么現(xiàn)在正是鋪地暖的好時候,價格優(yōu)惠而且冬天的時候就可以裝完開地暖放味道了。
這里提出一個問題啊,南方到底有多冷????真的需要安裝地暖嗎???
地暖種類
地暖按照發(fā)熱介質可以分為水暖和電暖,按照鋪設方式可以分為干式和濕式兩種,干式地暖是在傳熱版上預制溝槽安裝發(fā)熱源,再直接鋪設地板、地磚。濕地暖是用水泥澆筑的方式把暖管埋起來后再鋪設地板、地磚。常見的地暖形式有濕式+水暖、干式+水暖,干式+電暖。
1、濕式+水地暖
北方有取暖的朋友應該對這個比較了解,現(xiàn)在大部分北方有地暖的房子都是濕地暖,在基礎地面上鋪設熱水管道,固定好后用澆筑的方式埋入再做地面找平,在做好的地面上再鋪設地磚。
濕地暖價格比較低,而且工藝比較成熟,性價比較高,開發(fā)商自帶的,不用自己費盡鋪設了。不過早期建筑多采用水暖氣片供熱,供熱不均勻還占地方,還有一些小區(qū)因為供熱公司的原因達不到供暖需求,如果想長住的話改地暖是一個很好的選擇,具體怎么改好可以往下看。
2、干式+水地暖
干式地暖的優(yōu)勢是比較薄,采用溝槽保溫板嵌管固定所以無需回填,先把鑲入預制模塊凹槽內(nèi)金屬均熱層,做好固定后在上面鋪設地板或者地磚,做干式水地暖的話管材要選擇常規(guī)Ф16mm,Ф20mm的,不要太細,避免水阻及水質問題導致堵塞。工作原理是靠水溫讓周圍的金屬傳熱升溫達到取暖的效果,優(yōu)點是節(jié)省屋內(nèi)空間高度,不會太高,而且傳熱速度比濕式地暖快。
3、干式+電地暖
電暖是采用電熱膜或者是電纜方式供暖,電熱膜是近幾年的新興產(chǎn)品,比較好的是日韓生產(chǎn)的,材料是采用石墨或碳素這類環(huán)保型材料的,優(yōu)點是熱的快,易鋪設,隔音效果比干式+水暖好,溫度易調節(jié)比較節(jié)能,比較薄所以占用高度空間更小,缺點是使用壽命低,會出現(xiàn)衰減現(xiàn)象。
電纜采暖利用合金電阻絲或者碳纖維發(fā)熱體遠紅外進行通電發(fā)熱。
如何選擇?
南方大多數(shù)小區(qū)都不會自帶地暖的,除非是一些高端小區(qū),這種可以自己選擇地暖安裝,一些房子舉架低,或者是精裝房沒有預留的空間高度可以選擇干式地暖,如果想做干式水地暖的話需要找工人,采購管道,溝槽保溫板,鍋爐等,價格區(qū)間在200-250元這個區(qū)間。
干式電地暖來講如果選擇電熱膜的話,因為電熱膜國產(chǎn)來講技術現(xiàn)在還不是很成熟,所以成本就會貴很多,一般都是電熱膜進口,輔料國產(chǎn)的這種搭配能控制下成本,那一平米也在300元以上,比干式水地暖會貴上一些。
電地暖有一個優(yōu)勢就是可以局部供暖還有就是可以控制溫度,升溫快,像南方冬天時候白天沒有人可以不選擇供暖,晚上睡覺的時候可以把其他屋子的溫度調低節(jié)省能源。
最便宜的就是濕式地暖了,濕式地暖因為有較厚的混凝土隔著,導熱時間長,需要長期供熱,不然幾個小時屋都熱不起來,比較適合北方的供暖環(huán)境。
很多人都聽說北方的取暖很好,冬天在家都能吃冰棍,當然也有不好的,就比如我家的老房子取暖就不好,冬天的溫度晚上連十八度都不到,無論南方北方如果室內(nèi)沒有取暖措施的話過著都會很難受,購買電暖氣,小太陽也只能達到局部取暖的作用,所以北方人可以選擇在裝修時重新鋪設地暖增加管道,或者買個壁掛爐自己供暖。
那對于北方供暖太好的地方也可以改成壁掛爐取暖,壁掛爐的采暖部分是用自帶水泵循環(huán)抽水的,不需要自己購買,一般能滿足150平米的供暖需求,如果家里面積太大可考慮再加裝循環(huán)泵。
供暖期間你上下左右鄰居室內(nèi)的溫度會有20%左右傳遞到你家,所以會節(jié)省取暖成本,北方取暖費一般是用建筑面積算的而不是實際居住,一平米的費用大概在20多元錢,100平米的建筑面積需要交2000多元錢,那用壁掛爐的話,如果鄰居全部供暖,并且?guī)в袦乜匮b置,100平米算一天燃燒5立方米(白天一部分時間可以選擇不開,而且實際面積也就80平米左右),一立方米2.5元算的話,那燃氣費用一天是12.5元,一個月375元,4個月1500元,再加上其他費用的預算和取暖費最多也就持平,關鍵是溫度自己說的算,還真不是想以省錢為主的。
今天的文章就到這里,不做點評只是單純的想帶大家了解下目前的供暖方式,希望能幫助大家找到適合自己家的地暖。